毕业之际

从18岁上大学,到今天已经过了近5年。其中我的很多想法都改变了,也有很多还是老样子。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很多年前做的事情,都深深影响着今天我在哪里、做着什么事、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我还是很喜欢读书,思考一些一般人觉得无稽之谈,没必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死宅,还是没能学会与人打交道游刃有余的手段。

今天,在一个看不见星星的晚上,我又开始回忆我的前半生。

20岁之前,我一直想成为一个作家。写写小说,出本书。当然,我也那样去做了。但是我写的小说现在看来,确实很幼稚…… 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我没办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放弃物质生活。在看不见希望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去完成它。JK罗琳是一个靠领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身妈妈,在写完那本火遍全球的小说(哈利 · 波特)之前,还被出版社退稿过。

作为一个艺术系的学生,理想主义者不止我一个。其实现在我还在怀疑我其实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摇摆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我就这样放弃了艺术行业,准备从头开始,在另一个陌生的领域杀出一条生路。

前些日子的形教课,老师放出了一个PPT,上面展示了今年艺术系就业的情况。

除去考研、出国的,应该就业的人当中276人中有230人没有就业意向,这里的就业意向是包括创业、自由职业、公务员等等的一切就业形势。

写到这里我突然羡慕起我的长辈那一代人起来。听亲戚是,他们读小学的时候不要钱,读大学不要钱,毕业包分配,送房子,安安稳稳到今天,就拥有了现在年轻人求之不得的东西。房子车子职位金钱,创业机会,那时候真的容易成功。也许是幸存者偏差吧。突然想起来东北下岗潮也是那时候发生的事情。

疫情打乱了一切。想要在今年夏天考oscp也泡汤了。现在无法办理护照,去年要是知道这个情况就早早办好护照,买好N95口罩了。谁又能有早知道呢?

在接下来几年,我们(年轻一代人)可能会过的很艰难。可能会因为结构性失业,找不到工作。我也不知道艰难的时候是否会过去,但是希望会吧。活着总要有点希望不是吗?

哦,话题扯远了。谈谈老龄化的问题吧,老龄化的问题比我想象的可能会更加严重。

之前我以为大量的老人会拖垮社保,直接导致无产阶级90后拿不到养老金。但是,我现在发现这个城乡二元结构,只有城市里的老年人才能拿到养老金,存在大量的农村老年人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养老金。

  1. 搞明白哪些人能够拿到自己交的一部分养老金,哪些人就是白交。

  2. 殡葬业是事业单位,关系户才能收到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死亡率上升)的油水。所以不关注殡葬业了。
    关注一下移民行业,也许有发展机会。

这个社会,不是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出生阶级高、性别好、地理位置好等等,都比努力要重要。凡事看淡。虽然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刚上大学的时候,跟室友闹了不少矛盾,主要是性格不合,也说不算对错。水和火相遇,谁都没错。

幼稚的我看了网上的文章,然后大肆批判中国的宿舍,给外国留学生的住宿条件比本土学生好太多。

直到我第一次租房,是在北京,一个月不包水电费合租1800,让社会重新教我做人。学校住宿一年1200元。

首先,留学生在哪个国家来说,家庭条件都比本国学生平均条件要好不少。平均来说,能出国的比不能出国的学生就是更有钱。所以留学生比本国学生住宿条件更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每个大学生上学,国家已经补贴了不少钱。而要提高学生住宿水平,就势必要加大补贴力度,要么涨学费。对不少贫困学生来说,涨学费是不可接受的。而加大教育补贴也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天朝是发达国家,那没话说,可惜不是。贫穷限制了这些。

我一直都喜欢说一句话“大学校园就是一座象牙塔”

还有2天就是毕业典礼——6月22号,我期盼了好几年的毕业终于来了。在公司工作了两三周,一切都挺顺利的,要警惕的是,不要沉迷在舒适区中安然度日。学习和健身都不能放松。

我们总是希望把烦恼都解决了然后好好生活,但我们不知道,其实解决这些烦恼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

也许十年一眨眼很快就会过去,但是我要学会好好生活。以前我不明白活着有什么意义,其实活着就是给生命赋予意义。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抹彩虹,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它存在的本身。活着就是一天三餐饭,不需要自寻烦恼。


4年前我给自己订的目标是成为会拉小提琴的黑客,这个目标实现了一半吧,虽然全都是半吊子。在接下来的十年,我会好好珍惜这个能够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的机会,在行业内深耕,成为一个值得其他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