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反思经济危机的4个层次

里根总统

里根“开挂式”经济政策的成功,主要是依靠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更糟糕的是,这种财政开支不是用于社会民生,而是用于军备竞赛。它在短期内制造繁荣,却留下一大堆政府债务,并极大的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尽管如此,在其任期内,全美国人的生活状况实实在在的改善了。他还克制了自己利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的欲望,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并存的良好局面。此外,通过公用事业的私有化,放松政府在多方面的管制,虽然有一些弊端。但同时也让航空、通讯等行业进行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极大的提升了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里根“革命”带来的种种弊端,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他离任的时候,美国社会的基尼系数突破了0.4,政府债台高筑。那么,下一届政府,就应该努力增加对富豪阶层的税收,加强对底层人民的转移支付来缩小贫富差距和减少政府债务。特别是1989年美国最大的对手——苏联解体以后,国际环境对美国非常有利,它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纠正这些问题。毕竟,基尼系数突破0.4,只是一个警戒线,还没有超过美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所以,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没有这样做?反而在继续推动私有化和扩大贫富差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基尼系数突破1929年以来的最高点,并诱发了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克林顿和奥巴马

并不是没有人想改变这种现状。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获得了改变的机遇,也很努力的去做,却看不到效果。一个是克林顿(1993-2000美国总统),一个是奥巴马(2009年起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努力推动对富人增加税收的法案,但国会通不过。相反,国会通过了继续削减社会福利的法案,让克林顿签署。克林顿不签,国会就毙掉了他的政府预算案作为报复,导致美国政府关门歇业了一周。到了1996年,国会又通过削减社会福利的法案让他签。这一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克林顿要谋求连任。如果克林顿再不签,国会就可能再给他的政府“停电”,让他什么事儿也干不成。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连任竞选就可能失败。就像1976年的吉米·卡特总统一样——他是一个很积极的改革者,但什么改革措施到了国会都通不过,最后被评为“最差劲的美国总统”所以,主张改善底层人民福利的总统,却签署了一个继续压缩福利开支的法案。到了2009年,民主党人奥巴马上台。这是一个比克林顿更“左”的总统。

在当总统以前,奥巴马出了很多书,里面始终围绕一个主题:“美国的中产阶级为何消亡?”所谓“中产阶级消亡”,就是中等收入的那部分人减少了,一小部分成了富豪,大部分沦为贫困——这是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的表现形式。奥巴马认为是政府干预太少,社会福利削减太多,金融资本坐大等等。所以,他的竞选口号就是“我们需要改革(We need change)”,特别是医疗制度改革和加强金融监管。但是,奥巴马真的当上了总统,对自己主张的改革措施,却难以实现。应该说,奥巴马当总统的时机很好,正好赶上金融危机。他可以因此而大力推动改革,让既得利益集团无话可说——因为他们把事情搞砸了,把美国经济推到了危险的境地。这有点像当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时候的环境。但是,我们再看前面的那则新闻报道:美国国会议员的财产在经济危机期间逆势上涨,成了这一段时期资产增加最快的社会群体。我们就可以理解,国会对经济改革,并不感冒。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国会毙掉。他的金融监管法案,刚开始提出的时候很严厉,有点恢复当年罗斯福“新政”的意思。但国会通不过。国会有一些议员说:你这是在搞“阶级斗争”,这个加强对金融行业监管的法案,就是让穷人对富人进行专政„„给他扣上“社会主义者”的帽子。最后通过的东西,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空洞条文。在去年,美国民众发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时候,奥巴马发表了声明,说他站在上街的民众这一边。这条新闻啊,我个人看了,觉得很悲哀。同一时期,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斯蒂格利茨也上街,站在了美国民众这边。他上街去抗议,没什么问题。但奥巴马发表这个声明,就有很大的问题。——他是美国总统,是全民授权的国家元首,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如果他站在上街的民众这边,那么他需要做的不是像斯蒂格利茨一样发表言论,而是立即行动起来,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来解决让民众上街的经济问题,改变造成这些经济问题的法律制度。有新闻媒体评论说:奥巴马这样的表态,是在“作秀”,是为了选举做宣传,并非出自真心。我看过奥巴马写的书,他内心应该是真的站在上街民众这一边的,即使是为自己做宣传,也是通过说真话来做宣传。但是,他也只能说说而已。这就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悲哀。

至此,我们可以对这次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它出了大问题,全世界也就跟着出问题。要理解美国的经济危机,由浅入深,分别有了四个层面:

第一层

第一个层面,是金融投机的层面。也即把它看成一次投机过度造成的金融危机。这是最肤浅的层面。从这个层面,看不出这次危机和2001年的新经济泡沫、1987年的股市崩盘、1970年代的滞涨、196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有什么区别。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政府花了那么多钱去救那些金融机构,美国经济始终不能复苏,反而出现了美国人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第二层

第二个层面,是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层面,也即过去一百年的基尼系数变动所表现的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

从这个层面,可以知道这次危机和以前几次的不同之处。美国的底层民众已经非常穷困了,没钱消费了,用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来说,就是“内需不足”。所以,社会生产力水平再高,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有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已经严重失衡了。现在美国的情况和1929年-1932年这段时间非常相似,它光靠往金融体系里面扔钱,搞什么“量化扩张”,不可能让美国经济走出泥潭。调整经济结构比印钞票要慢得多。所以,眼下的美国经济,没有个十年二十年,不可能全面复苏,反而有很大的可能会继续恶化。

第三层

第三个层面,是从经济政策的层面,可以找到它基尼系数从1974年以来不断扩大的原因。其间原因是:政府放弃了自己的基本职责,大搞公共事业私有化,社会保障事业私有化,压缩社会福利开支,放松对金融投机的监管,而且不断给富人减税。这种政策之下,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实际权利必然会出现失衡,也即“实际权利=法律权利+经济权利”。劳动者在经济权利上天然处于弱势的一方,政府和法律不去保护他们,资本家手里掌握的经济破坏力就要去参与分配,就要不断压缩劳动者的生存空间,从他们应得的工资里面拿走一分,让他们自己掏钱买医疗保险等等。这是工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破坏力要素参与分配”。其次,是政府不断放松金融监管,让金融业变成了一个可以肆意利用金融杠杆来对全社会进行货币掠夺的行业。这是金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破坏力要素参与分配”。不仅如此,政府还利用纳税人的资金通过军备竞赛、对外战争等方式给大工业资本家提供订单,在金融投机泡沫破灭之后通过放松银根、发放救市贷款等方式,向富人直接进行利益输送。这是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合流的“破坏力要素参与分配”。于是,贫富差距就不可逆转的扩大,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也即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高喊的:“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消亡!”普通的工薪阶层从中等收入阶层一步一步被压入收入的底层。

第四层

第四个层面,是从政治制度的层面,可以找到美国政府连续几十年不断推出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的政策的原因。因为这个政府很大程度上被资本拉拢和腐蚀了,富豪阶层可以联合起来组成“政治行动委员会”公开的向立法者“行贿”,而且拥有了影响立法者地位的能力——可以打广告给他拉票,也可以花钱在媒体上抹黑他。国会成了保守派的政治阵地,建立了一个单向闸门:不管哪个党在国会占优势,哪个党的人当选总统,凡是不利于富人的政策就通不过,凡是不利于穷人的政策就很容易通过。“一个人犯一次错误容易,难得的是犯一辈子错误”。美国政府连续几十年,始终朝着保守派指引的方向前进,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把这四个层面反过来一看,我们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理解就通了:由于资本权力拉拢和腐蚀了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对资本权力的制约被大大弱化了。美国不是一个传说中的“小政府大社会”的世外桃源,而形成了一个“小政府、大资本、小社会”的畸形结构。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减少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而增加对富豪阶层的保护,执行有利于金融投机的政策,不断削弱罗斯福新政以来的金融监管力度,从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贫富差距突破1929年的纪录以后,投机泡沫暂时掩盖了问题,一旦它破灭,美国经济也就立刻陷入了1929年以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个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用一下这幅图来加以概括。图中的曲线,还是过去100年美国基尼系数的变动情况。这幅图,实际上是过去一百年的美国经济简史:

根据这四个层面,可以找到四个层次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第一个层次,往金融体系里面扔钱。这是保尔森的做法。这种做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经济,制造危机已经过去的假象,但很快马上就会被更严重的危机所打破——因为这种政策会拉大贫富差距;

第二个层次,把往金融体系里面扔的钱,由政府转移支付给底层人民。可以通过增加福利,或者“以工代赈”,政府投资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雇佣失业劳动者的方法来给他们发工资。这个层次是凯恩斯主义的层次,中国在2008年中央政府为稳定经济所作的4万亿投资,也是这个层次。这个做法比直接给金融体系里面扔钱要好得多,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经济结构没有调整,这些钱扔出去,很快就要被原来那一套经济体制进行“再分配”。劳动者拿到了一次性的钱,花完了也就完了。医疗、教育、住房的价格依然高不可攀,劳动者的工资没两下又被大资本家和投资者给抢走了。2008年,台湾地区在为抵抗国际金融危机才冲击,给人民发放“消费券”,理由是刺激消费。这种消费券一次用完了怎么办?底层人民还是没有钱。

——光靠政府给钱是不行的,还必须理顺整个分配结构,让经济系统自身来给底层人民钱。这种钱,才是最实在最长久的。

第三个层次,是彻底改变整个经济分配格局。这就像罗斯福“新政”时所做的:加强劳动者权利保护,打击金融投机,将自然垄断行业国有化或者半国有化,从自然垄断行业中取得政府收入,通过对富人的收入征收累进的税收来弥补财政开支。这些从自然垄断行业里面取得的收入和对高收入者的征税,用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劳动者的转移支付,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减负,恢复经济体系的活力。这样,这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可以得到缓解,经济体系就会恢复活力。贫富差距又会逐步缩小。

第四个层次,是进行政治体制的大改革。只要美国的这种“花钱买议员”的政治现实存在,既得利益阶层就总会很快反扑,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就难以长期维持。过不了多久,保守派的议员们又会找各种理由通过对富人减税、鼓励金融投机和压缩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一次新的不可逆转的基尼系数增长大循环又会产生,直到下一次大危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