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说提升生育率的时候

当我们在说提升生育率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幼师的现状

我师大毕业,有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踏入这个行业是陪孩子一起来的。做幼师的最初原因,爱人工作问题俩地分居,没人给带孩子。于是孩子上学我上班,成为了一名幼师。今年刚考了幼儿教师资格证,已通过。但这个行业工资实在是太低了,下定决心今年6月底,也就是下周五我离职。说说我的工资,一个月扣了保险2000多不到3000块,在省会城市,有房贷。幼儿园上的保险只有工伤失业养老(给入的是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标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励。老师的伙食我要迫切吐槽!中午给老师吃的饭什么便宜吃什么,收费的2元一顿。每周三竟然午餐就俩个包子喝点汤就完事!(中午老师值班出不去,也没钱天天吃外卖)包子馅儿还是没有鸡蛋、肉的只有菜和粉条的包子。要么就是孩子们剩下隔天(有时候隔俩三天都是常见)的给老师吃……无论家长、还是园长都没有将心比心的去对幼儿教师这个群体,心凉了。走出去,希望我以后不再踏入这个行业。

一年只有9个月工资撑死了,7月上一天50块钱/8月基本就歇了,9月才开始烦12月底1月初就又歇了,因为孩子们都休息了,老师也得休息。工资只要歇了就没钱了。最苦逼的是押一个月工资了都。6/28才给我们发的5月份的工资,合着我上半年就只拿了三次工资就又临时失业了。幼教,总之是一个神奇的职业。对了,扣了三险我只开了2900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373256/answer/7237817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少子化或出生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王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449683/answer/22878983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本原因在于:劳动者的工资不足以再生产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后代

不劳动者几乎不为自己思考少子化的问题,除非是因为某些限制,多数不劳动者他们都多子多孙。但是,他们为劳动者忧愁这个问题,例如马斯克,他有过3任妻子6个孩子,但他非常担心人类的未来,他说“人类再不多生孩子,人类文明就快完蛋了!”何不食肉糜!有关这个问题我也曾分析过。

马斯克真是为劳动人民操碎了心!马斯克称「人类如果不多生孩子,文明将会崩溃」,如何看待其言论?劳动者的生育率却越来越下降,一个国家,例如美国或者日本,劳动者的数量总是多于不劳动者的数量,因此,一旦劳动者的生育数量下降,这个国家的生育率就显得下降了。也就是说,就算不劳动者一家10个孩子,只要劳动者一家1个孩子,生育率还是下降了。为什么劳动者的生育率只能下降,不劳动者的生育率可以不下降呢?光看这两类人的名字就可以得出结论:不劳动者因为可以不劳动,所以有更多时间生产下一代;劳动者因为只有劳动才能活下去,所以只有更少时间生产下一代。其实这样的结论已经足够了。因为一个人其实除了他的整个生命时间以外,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一个劳动者的工资从明天开始增加一倍,和他从明天开始拥有2个生命,对他自己来说,效果是一样的。可这样的解释太过于抽象,还不足以让人理解“劳动者的工资不足以再生产他自己和他后代”的含义。必须让这个问题回到“工资”上来。没有人可以不停开工24小时,任何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息;没有人可以不吃就活一辈子,任何人都必须为他自己取得消费品。这个休息和消费的过程,就是再生产自己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劳动者补偿自己的精力(或者叫劳动力)。他休息得越多,消费得越多,他的精力恢复得就越好,反之,则越差。他的后代则完全依靠他的供养直至成年。他的所有消费和他后代的所有消费,就是他必须为他这个家庭所挣得的消费资料。

这个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一个历史时期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例如,一个东京的劳动者必须为一套30平的公寓劳动一生,而一个台湾的劳动者则必须为他的后代准备大量的教育支出,与之相反,一个肯尼亚的劳动者只用为他的一家人准备好吃穿的消费资料就足够了(虽然那也不易)。这一切生活资料的取得,即劳动者再生产他自己和他后代的所有消费资料取得,都有赖于劳动者的工资。也就是说,他的工资情况决定了他再生产他自己和他后代的情况。工资是怎么定的呢?这里我不准备系统展开某理论,也抛开布尔乔亚式的形而上学抽象。只提醒各位思考一个平日里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1000个劳动者同时向纽约的、东京的、台北的和内罗毕的各若干家公司投简历,他们在这些公司都干一样的活儿——码代码。可结果会呈现出,上述四地的公司为这1000个人开出的平均工资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这些人还是这些人,他们的教育水平,熟练程度,工作性质,想对他们自己,都完全一样。

为什么纽约的平均工资高于东京高于台北高于内罗毕?对于雇佣劳动者而言,去台北工作,而不是去纽约工作,相当于房价下降了几十倍;去内罗毕工作,而不是去台北工作,相当于他的孩子们的学费便宜了几十倍。可是,随之而来的,他的工资也按某种比例跟着下降了。反之,如果他去东京工作,而不去台北,则相当于他的吃喝消费贵了好几倍。显然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工资也要按某种比例跟着上升。这一切,说明了至少两个问题。第一,因为四地的消费水平不同——在纽约大于东京大于台北大于内罗毕——他们在不同地方再生产他们自己和后代实际需要的商品价格总额不同,随之而来的,工资也不同。所以,即使他还是他自己,雇佣劳动者的工资会依次下降,就好像他突然忘记了大学里的知识或者少了根手指或者变成了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只要工资水平不发生变化,在房价上的跌,会在生活成本上或者在后代的教育(或者其他地方)上涨回来;相应的,在生活成本上的上升,会通过在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下跌而得到补偿。结论就是,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工资随着消费水平(包括房价、教育支出、生活资料价格等)的涨跌而涨跌。也就是说,消费水平高,普遍工资水平高;反过来,房价(教育、生活)下降,工资随之下降。

如果工资因外力原因不能下降,那么房价的下跌,会在其他消费领域内通过涨价补偿回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把他的工资当作一个肯德基全家桶,他的一家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这个全家桶里的所有食物。因为肯德基的全家桶里鸡翅、鸡块、薯条、可乐的数量总是一定的,那么,一张嘴吃得多,另一张嘴就得吃得少——按照时髦的说法,儿子和爸爸(妈妈)卷起来!全家桶毕竟是劳动者挣得,分给孩子多少,完全由劳动者定。如果5块吮指原味鸡只能养活一个孩子,那么事实就只能养活一个孩子。如果再多一个孩子,爸爸(妈妈)也许就要少吃6个香辣鸡翅——这不但是主观上难以接受的,更是客观上不能接受的——劳动者不能再生产他自己的精力,光靠“薯条和可乐”不足以补偿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消耗。事实就是这么简单——“劳动者的工资不足以再生产他自己的劳动力和他的后代”——前一代的劳动者再生产到下一代,两个只剩下一个!如果你读过一些书,你会发现,有人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描述过这种情况,即“劳动力在萎缩的情况下再生产”。

如果对照资本主义各国生育率,例如英国、日本、印度等等,总能得到这个结论——生产力越发展,劳动者反而越不能再生产他自己和他的后代。这从表面上看,就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的生育意愿越低”。这是庸俗经济学家们最容易看到的表象和他们最擅长的“分析”——他们喜欢枚举“表象”,然后把时间上经常接续发生的两种表象,当做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就好像,他们每天出门上班都看到太阳升起(时间接续关系),他们就说“太阳升起”是因为“他们出门上班”(因果关系)。所以,他们喜欢说的是,因为所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下降了,所以国家发达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他们还喜欢说,因为所有高教育水平国家的生育率都下降了,所以高教育水平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用时髦“学术”说就是“经济绝育论”、“教育绝育论”。布尔乔亚们的一切逻辑就是这样的水平——因为所有A都有B,所以B是A的原因!因为也仅仅因为他们错误的决定论,他们就总是说,生育率下降是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的“必然”。这样,一种特殊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被掩盖了。可断子绝孙的事实无法掩盖,庸俗经济学家们就换一种说法。按照他们的胡说,生育率下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文明世界“幸福”伴随的必须忍受的副作用,一言蔽之,如果要发展,就必然会“绝育”——如果要吃肯德基全家桶而不是白面馒头,那就要绝育。

另外,还有两个不得不提到的重要原因是:劳动者能够用一个后代就延续自己的基因,这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没有出现过,只在最近的一百年中才出现。也就是说,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稳定是生育率下降的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缺少了这两个前提条件,劳动者就不得不多生育,以保证香火不断。

其二,避孕越来越可靠。劳动者想用一个后代就延续自己的基因,除了后代存活的可能性提高这一方面以外,另一方面是劳动者能够控制自己生育的次数。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穿越到人类700万年进化史中(除了近50年)的任何一个时空,他就不得不面临,只要有性生活,就极有可能会生育的情况。换句话说,在避孕措施不发达时,任何人想在大自然母亲留给人类的糖罐子里偷吃糖,就必须要面临繁殖的“敲打”(不含任何道德判断)。不过,这两点不是根本原因,而只是低生育率的绝对前提,任何有关生育率的形而上学或者唯物主义的讨论,都必须在这两个前提下展开。

情况已经变了

情况已经变了,但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过去生五六个小孩,是因为大部分人工作都是种田,时间很自由。没有8小时工作制,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什么时候去种田、什么时候回家。大城市的工作者没有这种自由。

一个北京、上海的上班族,不能决定ta什么时候回家去照顾小孩。有任何事情都只能请假,而且老板还不一定会批。

过去的生育成本很低,一个小孩能上初中就不错了,上中专的寥寥无几,上大学的更是省级以上的干部。但是现在大学生已经过剩了,出来也只能干基础工作。

过去大家不知道有钱人的生活,村里都生五六个。但是现在有了网络,通过抖音、视频就能直观看到有钱人的生活。

过去大家都生活在村里,都属于熟人社会。谁不结婚不生孩子会受到熟人的耻笑,因此会很有压力。但是现在大城市里门一关,谁认识谁是谁啊,更没有人在乎你是不是结婚了,生孩子了,生了几个,有没有儿子。

情况已经变了,但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提升生育率不是简单的开放三胎政策就可以达得到的。提升生育率是社会方方面面都需要进行改造的,很宏大的工程,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如果社会上的所有人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种改造是必然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没有成功的话,我们只能看着社会一天一天的衰老下去,一天一天的败亡下去,一天一天的被异族人占领。《东伦敦的最后一个白人》

当然最后这一种结果,很多底层人都乐于见到。

我跟很多人讨论过,他们都乐于见到烟花绽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