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专业有哪些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请谨慎择业。

建筑系

985五年建筑本科+研究生的自白

作者:大老虎喵喵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274302/answer/36066855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只能说,现在的00后学生太清醒了,执行能力也强。作为老学长,我985建筑学读了5年、硕士3年,毕业去设计院又待了小半年。5+3+0.5=8.5年的时光,换来的是转行。但是现在再怎么转行也没能摆脱建筑相关,因为要是完全脱离建筑类,大学生涯真的是完全浪费掉了。只能搞个小编制,朝九晚五,每月领着几千块,对比同期其他专业的同学领高薪,只能说接受了,房地产不景气,设计院压榨强,最起码摆脱设计院的压榨了。现在我对两句话深有感触,1、男怕入错行;2、墙倒众人推;想想我当年,读建筑学的分数可不低,读高中的时候只学习,报志愿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好,什么按兴趣报志愿啊、按喜好报志愿啊都是扯淡,高中的时候一味的读书,各专业具体干什么只是从名字猜测个大概。家人虽然还是中学教师,但面对高考志愿还是按照“分数+省排名+王牌专业”的传统形式来选择,生怕报亏了。面对传统建筑业和新型计算机。当时房地产行业大好,薪水高,就业市场好,而且认为房子这个东西,无论社会到哪一步都是要建房的。就把建筑学放前面、计算机放后面这么排的。最后去读了TM的建筑学。甚至我也在志愿里报了土木工程,你敢信,土木工程我都放在了信息工程前面。搞笑的是我连建筑学是什么都不清楚,真是小镇做题家的感觉,我以为建筑学是一门向物理一样的理工学,因为他最起码在工学里面,应该是要推理要计算的学科,而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我都喜欢且擅长。直到知道入学的时候要摸底考美术,我懵了,为此还让我爸找学校的美术老师同事在暑假教我素描。入学后,前两年学美术:素描、速写、水彩,还去写生;学做模型,学抄绘,大设计要用水彩表达,手拿画板、肩背画筒,感觉自己完全是除艺术学院外的艺术生。

做大设计也很痛苦,对于我这个传统理科生,没有固定的公式,没有正确的答案,黑箱式教育模式,原来是 1+1=2 ,现在1+1=?什么是正确答案,不知道,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而且评分标准也不固定,虽说设计亮点+实用平衡是核心标准,但最后评图就像语文作文第一眼看卷面工整一样,渲染表达好的拿高分。学生生涯院里还发生过别的事情,因为没有固定评分标准,和老师关系好的女生,虽然打乱顺序无名评图,老师甚至能向班长要每人对应的序号来给这些女生加分(某些日本回来的老师)。同时也避免不了抄袭现象,天下建筑一大抄,入学就是临摹,当时很多学生就搞拓图板走捷径,再到后面做设计借鉴案例,多了就成抄袭了。学个高数还是大学文科数学,唯一让我欣慰的就是画法几何课,根据物理和几何规律绘图,因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让我找到了理科生的感觉。

上学时交图前包宿,没想到这个模式是个设计院打基础的·······

为了让没入坑的新同学熟悉教学过程,斗胆展示一下我的某个设计,献丑了….入坑后,额外费用谈不上多,但也不少。大一你需要:素描画纸(玛丽好用)、水彩纸、画笔、颜料、画板、橡皮(老人头真心好用,后来考公橡皮我也用它),到工程绘图的针管笔(红环)、钢笔、圆规(施德楼),法卡勒、斯塔等马克笔,各种尺子,纸胶带、水胶带,做模型的U胶、大大小小的刀、各种材质的板子、还有数不清的模型小材料。现在想想,真没必要买这么好的,用一次后面就没用了。

大二你需要:大一入学你应该配了笔记本电脑,而这时你又配一台台式电脑,处理器和显卡还不能低,我记得我配的i7-7700 + 1050ti , 在同学里面算中等,一套下来7000左右。大一暑期写生实习(去了宏村)、大二暑期户外认知实习(青海+甘肃+宁夏 环线),也算是自费旅游了,保守估计平均5000一次。这个确实值得,都是满满的美好回忆。

大三 :感觉前两年的培养把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艺术生,追求美的心理上来了,加上上完建筑摄影课,如果不小心爱上了摄影,完蛋,又想要买一个相机。大四大五考研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是两天四科考完,而我们是第二天下午没有,第三天6小时快题,有的学校A1(哈工当年,现在也是A3了),有的学校A3(浙大),有的学校纯铅笔(天大),有的学校爱黑白(大工),但你都要抱个画板、支个画架,背个画筒, 完全一副艺术生的样子。到了研究生,我越加觉得 怪不得别的工科专业认为 “建筑设计真的是一门伪科学”。平时小论文还好,可以写写做的项目设计从开始到落地过程,或者搞个环境心理学研究一下各种空间。但是到了毕业论文,你会发现纯靠设计支撑不了这么多字,或者说设计,不适合写大论文。因为设计本身不算一个科学实验类项目,没有“公式+实验+数据+分析+验证的过程”,是一个没有那么多理性和数据的学科,或者是建筑设计的理性是一种无形的理性,通过多种角度分析空间对人的影响,并对空间做出设计,这个过程有别于实验数据类论文。所以学生的我们,只能把设计和建筑心理、建筑物理、建筑结构进行挂钩,研究声、光、气候、木结构、钢结构、或者建筑心理学(环境、养老、康养)等+做出相关设计。

现在的学生不选择建筑学,说两条实在简单的客观原因:1、就业环境就业市场不景气是有目共睹的,地产裁员降薪,设计院半死不活,建筑学和计算机薪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新生谁愿意报?想到哪说哪,张雪峰的话可以半信,但不能全信,因为他也是就时下分析而已,未来的他预见不了。五年前当时建筑市场好,张雪峰他还鼓励报建筑、土木,结果听他话的这批人,毕业后变天了,他现在也改口吐槽建筑土木狗都不去了…..
2、培养时长教育培训的体系是先用传统模式打基础,所谓的培养建筑师的“美感”。这种模式我不反对,但是我觉得两年时间长了,五年的模式现在还有必要吗?毕竟美术功底是打基础,在入市场后都是机图,花一年培养一下时间够用了。直到23年大工验证了我的想法——五年变四年。

建筑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机械电子专业

我华南理工学机械电子专业,总成绩全学院第三毕业(别人打dota的时候我在做作业)

然后跑到香港科技大学继续,平均成绩A毕业(别人在逛尖沙咀的时候我在泡图书馆)

然后跑到ASML的兄弟公司当机械工程师干了三年(不知道ASML来头的先百度一下)

然后回到广州一个没人没听过的国企下面的一个上市公司继续,开出了整个上市公司机械工程师团队最高的月薪,你猜多少?

14k(广州)

如果我把上述的描述改两三个字,把机械改成计算机,就会变成:

一个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总绩点第三本科毕业,香港科技大学平均绩点A硕士毕业,拥有在雇员过万人的两个上市公司超过七年的工作经验的人,月薪14k(税前)。

混成这吊样,别人还以为我是华南自宫大学或者香港脚科技大学毕业的……

(ps:我说的是机械工程师,不是机械专业的应届生去X汽做生产管理或者别的跟机械设计没有关系的岗位)

四年间我住的地方房价从18k涨到48k,我曾经做过的职位的顶薪从14k涨到13k。

聪明有用吗?勤奋有用吗?有,但那是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才有。

我五年的大学+七年零十个月的机械工程师工作经验再搭上我年轻时候的梦想,最后只能放弃。

别人三十而立,我TMD三十从头开始。惊不惊喜?

然后跑到一个根本没听过的事务所从审计助理开始做起,我经理的经理都比我年纪小。开不开心?(ps:我审计才做了一年半就当项目经理了,是不是很搞笑?在正规一点的设计公司,勤勤勉勉踏踏实实做三年能不能摆脱“助理”的称呼还不一定呢)

看完之后有没有一丢丢的触动?

ps:无论是华南理工还是香港科大,我都是坚持到最后一个的机械工程师。有两次面试说到这里我都哭了。那些当年抄袭我作业,打dota还把我虐成狗的同学,到后来还要再用赤裸裸的收入差距来强奸我的自尊心。不过没事,习惯了就好,这是我自己选的。

有比较多的人会列举出,机械行业里面薪水(起薪)比较高的企业,比如上汽,广汽,迈瑞,大疆等。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的某一个大型产业,需要用到列举法去说明其中待遇较高的企业,这个行为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个行业有多么可悲。

华尔街需要用列举法去说明其高薪吗?硅谷需要吗?公务员需要吗?哪怕区区一个腾讯,一个华为,一个阿里巴巴的子公司都不需要,对不对?上述这些地方我们认为他们的工资很高,是因为他们工资整体很高,而不是他们有一两个可以列举出来的高薪职位。

恒大需要用列举法说明的是什么?任泽平的报酬,年薪1500w。年薪30w的机械狗也用列举法加以说明,脸痛么?恒大在X程无忧上超过30w的职位列举出来可能有七八十个版面,人家可能一个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能列举出来的高薪职位就足以跟整个机械行业pk,那我应该用什么形容词来描述这种情形?

起薪。就算是上述“待遇相对较好”的企业,也只是起薪较好,而起薪恰恰是一个大学生最不应该关注的因素,应该关注的是工作的能力的成长性,还有随之自然发生的报酬的成长性。X汽提供20w的起薪,这个起薪老实说能秒杀一般的金融岗和IT岗了,但是如果成长性为每年0-3%,这算不算一个好的职位?满足于20w起薪的人(这可能还是985硕士机械应届男的起薪,不是普通机械狗的起薪),你们是计划25岁退休,还是预期寿命只有30年?

and补充一点,很多人认为个人的成长性取决于个人潜力,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个人的成长性取决于行业天花板。比如个人潜力是100,行业天花板是20,那么个人的能力上限就是20,一个清华男去洗厕所/洗头/洗车/洗碗也洗不出10w年薪,洗黑钱就可以。

个人的成长性取决于个人潜力的人也不是没有,乔布斯算一个,马斯克算一个,这样的人每10亿人里面总会出几个的,这些都是6sigma以外的极端例子。如果你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或者已经进化到仅仅靠吃情怀就能生存几十年并成就一番事业的高级阶段,请直接忽略此文。这篇文章仅仅针对那些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三天不吃饭就会死,还被七情六欲困扰的低等原始碳基生命。

再次以我自己为例,我在第一个事务所起薪2.8k,第二个所5.6k,第三个所9k,历时一年,再过一年等我彻底轮完审计工作的所有流程,注册会计师有签字权再加上税务师,12k也只是行业平均水准,还没考虑我智商/编程/学历/沟通组织能力/相关行业经验方面的溢价,此时离我入行才刚刚满两年。再过一年等我带过大项目,再加一个CISA证或者司考证,给我16k我可能会想跳槽(此时已经超过我当机械狗时的巅峰薪酬了)。再过一年,等我把建造师证也考了,宇宙前十强的房地产开发商或者大型企业的的中层财务岗应该可以随便投了吧,这时候才刚刚满四年,22岁毕业的此时才26岁。为什么非要在机械行业做狗呢?做人不好吗?这就叫成长性。

为了避免特殊性,我说的只是在一个普通事务所的成长经历,四大2017年的基本工资我贴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做满四年基本工资就是20k起跳了,这个表只有5大行,经理M1上面还有M2,M3,高级经理SM1,SM2,授薪合伙人P1,P2,权益合伙人….行业天花板在哪里你还没看到呢。这就叫成长性。做机械的畜生们来来来,说说你们的成长性在哪?我跪求你们来反驳我。

不过不要拿机械行业的特殊案例来反驳我的一般情形哦,否则我就要拿DTT的几个特殊案例来亮瞎你们的X眼哦。

其实所有技术岗都面临四重风险:门槛极高,成才时间极长,单干可能性极低,就业面极窄,并且越牛B的技术岗这四个特征越发突出。(举例:诺斯诺普格鲁曼公司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造船厂及B2幽灵隐形轰炸机工厂,什么进去了你还想跳出来单干??还想跳槽??除非你有本事飞出太阳系,否则可能性不是很大)风险总是需要有人承担的,我认为这个点正是中外工业企业一个最本质的差异。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险是由企业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如承诺不裁员,应届生明明没有产出仍然高薪先养着,技术方向晋升的报酬与管理方向持平甚至略高,行业联盟不搞恶性竞争等,个人往往仅承担行业的系统风险),而在我国,就业风险全部由个人承担(如随时裁员,应届生没有产出那就先吃屎,做技术的永远是狗,行业永远只搞恶性竞争)。

更加恶劣的是,个人非但需要承担全部风险,大部分企业还会利用技术人员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捆绑,放弃工作的成本极高的事实(比如我的放弃成本就足以令90%以上的机械工程师打消放弃的念头,但是与其让我放弃生命的尊严而苟活于机械行业,我宁愿放弃生命,我要不是31岁还能啃老估计现在已经重新投胎了),来压低技术人员的报酬水平。如果有善良的企业不这样做,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反而死得更快。

(举例:X东前几年不是很牛逼吗?帮快递小哥交五险一金,呵呵呵,现在是按国家规定交五险一金的X东活不下去,还是不交的X丰X通X达活不下去?以前交多了现在降一点,被千夫所指啊,一开始就不交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企业这种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我称之为“一代而亡”,即技术员哪怕侥幸能够娶妻生子,他也会拼了老命阻止他的下一代进入自己的行业,说得文绉绉一点,就是“人才断层”。机械人才已经断了多少层,我就不再负能量了。

ps:现在媒体不正视“人才断层”的恶劣现实,还在鼓吹“XX核心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相比起美国企业平均年龄50岁的死气沉沉,我们这边朝气勃发”…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国家的工程师变得跟jn一样越年轻越值钱了?拿机械工程师跟jn相提并论,这也太过抬举机械工程师了吧?每个jn都用得起iphone,机械工程师用得起吗?

第一次工业革命无疑是解放了生产力,但同时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同等条件下,工人的产出永远干趴农民。也就是如果政府不干涉,没人会做农民,呵呵那大家都不用吃饭啦?解决方法有两个,农业工业化,或者取消农业税,更有一些国家非但不征税,还要花大把钞票补贴。现在的情况是,同等条件下,金融男永远干趴工业狗,干十条都可以。好消息是,中国终于在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此时离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过去了250年,师弟们再等等,政策向制造业倾斜的那一天可能马上就来了。

开玩笑的,现在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率是6%,制造业是16%(ps:我清楚这个比较站在税法的角度是不严谨的,财税专家无需质疑谢谢),18年又增加了一个环保税(征的就是你们这群占了国家好大一块地又没有什么利税,雇2000人有1900个不用交个税,还特么污染环境的工业狗,人家高端金融男天天坐在LEED绿色认证的超甲级写字楼,如果算企业所得税,单位土地的产出比实业垃圾厂高100倍都不止,不仅0污染而且还B格高,呵呵你们有没见过哪个城市的明信片是工厂?不是名胜古迹就是超甲级写字楼。如果算个税,人家20个金融男交的个税比2000条狗加起来还多),政策向哪边倾斜看清楚了啊,本来同等条件下,金融男只能干趴十条工业狗,有了政策加持,现在可以干趴二十条!and最后说个冷笑话,与其坐等政策向制造业倾斜,与农业工业化一样,其实工业金融化也是可以的,A股就是。

冷笑话二,其实在刚进机械学院,系主任在开全体大会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机械行业是一个越老越吃翔的行业。我当时好像听错了。很多人反驳我说,机械等基础工业类工作之于国家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我劝人退坑是不对的。呵呵呵,精忠报国看起来当然是铮铮铁骨,但是如果让老婆孩子因此而天天吃翔,就特么算是个男人了么?然后你全家就会因此而原谅你?就会觉得你很伟大?就会觉得你的人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光辉多少钱一斤啊?开玩笑的,其实这些疑问一个都不会出现在机械狗的身上,因为机械狗的狗设就决定了它们没有交配权。我以前的老东家连女厕都取消了,呵呵机械狗去跟轴承交配吧,多拿几个粘在一起,把内圈拿掉效果会更好(我猜的)。

冷笑话三:以前我们喜欢用NMB牌轴承,因此经常会听到以下对话:

A狗:还缺什么零件?

B狗:缺NMB!

虽然我文中通篇都是“机械狗”“工业狗”,不过老实说,我是真的不想侮辱狗,因此我想在这里给狗道个歉,对不起!

我看过我们事务所雇员的名单,毕业于重点大学的雇员十不存一,但是我们能在珠江新城租下一整层。我当工程师的时候,全员985理工硕士,清华北大帝国理工,基本上什么都有,却只能在离市中心50公里远,遍地荒草的“科学城”办公。

之前我一直以为,能在CBD上班的人,起码也得是秒杀我十几条街的麻省理工男才有机会吧?但是我算了一下,好像地球上也没有那么多的麻省男…最后我终于知道了

当年我站在老东家的楼顶遥望我现在坐的地方,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坐在这里!今天得偿所愿,但是其实我感到无比的悲哀。

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用全部青春作为代价而悟出的道理:

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取决于Ta能得到什么样的客户,Ta能得到什么样的客户,取决于Ta所处的行业,而非Ta自身的实力与水平。

土木工程

本人211硕士土木,女性,说出来都是一般辛酸泪,我是23届毕业,工作半年多了,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月3000(三线城市),你没听错,三千,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刚工作的前两个月都在怀疑我自己,怀疑自己当时工作是不是没有好好找。后来三个月慢慢使用调整自己,工资到了4500,就是没转正。身边听着各种设计院降薪裁员的消息,又开始焦虑,行业前景不好,公司收益也不好,不知道啥时候能转正。目前正在准备转行,有没有同行给指一条明路。


作者: https://www.zhihu.com/people/jiang-xiao-feng-11-74

兄弟,我13年的路桥专业,当时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2条路,如果家里没人,不要去这个夕阳产业。第2,如果你数学好,英语好,赶紧回家搞网络游戏去。那个时候是13年。

第一句是我们学校负责定点培养中交公司的老师说的,第2局是我们的政治老师说的。

16年我毕业去中铁,到贵州干高铁。30多公里的线外加1个超大车站。

当时我就发现全国知名的建筑公司在贵州都能找到项目部,中铁1到10局全在,铁建也能数到20局去,中建和中交也是一样的,至于地方的国庆建筑单位也能看到。

然后总部传来的消息就是其他地区的项目又亏啦,又G了,某某项目经理管理不善被撸成施工员啦之类的消息。

我们当时的项目还行,说实话一靠项目本身不错,二靠项目经理管理很牛逼,我当时感觉项目经理都是“全村唯一的希望”这种人。

项目最后盈利了,我记得是接近11亿的产值,项目经理调任的时候账上还有4000多W。

19年我实在受不了了提桶跑路了。人黑了一圈也肥了一圈,钱没存到,吃喝嫖赌除了不碰赌,其他的都业务熟练,TM的现在我还是当地多少足浴店的VIP。

上面是玩笑话

真正的原因是带我的2个师傅,

第一个是测量的师傅,干了8年还没存够15万

当然他的年收入高于这个数字,存不下来的原因有2个,第一个是消费高,贵州本地经济不咋地,但物价消费比较高,基本上就是因为施工单位外来人太多的原因。其实这种你去任何地方,只要施工单位人多都一样。

另一个就是他很寂寞,其实他不怎么洗脚,但是喜欢打某三国类游戏,每次充钱够我买100个左右的LOL皮肤。

然后他不知道信了什么邪,决心去包工头老板那里帮忙,承诺是20W一年。今年2024年了,还在讨债中。

第2个是施工员师傅,单位的老人了,当时他的小日子很滋润,项目部领工资+绩效,包工头老板还孝敬他一份工资。守的工点是肥差,一个1000米的小隧道,1段要安装隔音板的小路基,左右两侧全都是边坡,混凝土量又少单价还高,懂的人都懂,不懂我也不说了。

他干了一件很吊的事,联合单位另外一个部门的老哥还有当地村长,把路基的隔音板换成了给每家村民装隔音玻璃。

今年2024年了,我没联系他,不知道出来了没有。

我看到他们我真的很慌,所以选择跑路。

单位在19年和另外一家子公司合并,项目经理还是牛逼,现在已经是新公司副总,负责长江以北所有业务。贵州项目没走的,有点能力的都在他手下的项目讨饭吃,我那个测量师傅也回来跟着他了。

但目前没有跟着他的,过得几乎不是人的日子。你敢相信中字头央企在一个省会城市拿不到项目吗?你敢相信曾经的工程部部长,项目总工级别的人,现在月薪1500吗?

19年后,贵州这块最后的施工单位天堂也G了。现在还能拿到项目的,都是关系硬且是人中龙凤级别的人,如我的老项目经理。

普通人别信这个行业了,他是真的G了。

英语专业

英专倒是没什么太大问题,因为润出国需要英语、硕博研究要用英语。

问题在于国内的本科教育出了问题。

英语专业,大学扩招太严重了,中国不需要这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严进宽出,导致大量英语水平不合格的英语毕业生,拉低了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第二个问题是,英语专业被chatGPT之类的AI程序取代了大部分工作,而翻译类的工作岗位太少了。

英专生出路之思考:“大水漫灌”式招生早就该停了!

新闻学、哲学

作者:孤独的肉球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655629/answer/32842723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市场不需要,报纸没落,电台合并,电视的开机率低到可怜。辛苦做节目不如郭德纲专场。每年几万几十万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去哪儿就业呀,哪能消化呀?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那就是耍流氓。在现在人人拿起手机就是记者的时代。新闻学的领跑优势越来越小了。当然,作为喉舌,这是神职,这是骄傲。是时代的无冕之王。更需要这些时代强音,但普通人需要的是吃饭。你以为的新闻专业高大上。现实是特困户,盘子大,转身慢,经营难。当然,有些人可以“记”而优则仕,但你可以吗?

第二,当你不是不可取代,就一定会被取代。新闻学看似是万金油,实则啥也不精。写文章不如中文,论制作不如编导,看表达不如播音,长板不够长,短板又明显,拿啥去拼刺刀啊?

第三,就业窄。实践能力又一般,当战地记者怕危险,当经济记者不懂经济,当法律记者又是外行,当驻外记者英语不行。当民生记者没有阅历。做调解节目被两头忽悠,参考某某帮忙。多少小孩毕业了不会写稿子,因为在学校里学了个啥呀?观点陈旧,脱离实际,心又比天高。一落笔就抓狂,复制加粘贴,百度来帮忙。就连标点都是借来的。主打了一个糊弄和抄袭。

第四,以前新闻专业是讲究传帮带。师傅带徒弟,现在的孩子个个新闻985,你大专带985,你看他们服不服?

第五,工资待遇不便多说。就是十年前工资3000。十年后的现在还是3000。懂的都懂。最后你去问问你身边的新闻人,他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学新闻吗?

985新闻硕士毕业工资曝光

十年前,有一位求学于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他的专业是金融。当时,他放弃了去券商和银行总行工作的机会,而是选择进入了一家电视台,进入了传媒行业。那个时候,传媒行业还拥有一些辉煌的时刻,月薪超过一万元,生活看似充满了阳光。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媒体迅速下滑。十年后,这位同学的月薪降至令人震惊的三千元

985哲学硕士送外卖

2023年3月26日,经历了多次求职失败的陈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自述视频并配文:“我摊牌了,我外卖小哥,四川大学哲学硕士,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做过互联网、公关等,失业超过半年……”这条视频发布后,一时间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留言,“38岁985硕士毕业生送外卖”也登上了微博热搜,陈涛就这样意外走红了。

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