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投资者。
很好,我也是一名投资者。本书值得学习。

作者的名字和简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B7%C2%B7%E9%81%94%E5%88%A9%E5%A5%A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9%8B%E6%B0%B4%E5%9F%BA%E9%87%91
桥水基金(英语: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6],由雷·达利奥于1975年在美国创立。1981年,该公司将总部从美国纽约市迁至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7]。截至2020年4月,其管理的资产约为1,380亿美元

作为全球宏观投资者,在努力应对经济和市场的变化时,我发现没什么比判断错误所带来的痛苦和判断正确所带来的喜悦更能为我们提供现实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经济学教科书无法提供的。

典型经济周期、典型债务周期、典型通缩性去杠杆化、典型通胀性去杠杆化。

出版时间

Big Debt Crisis 出版时间 2018

1776 年 7 月 4 日 美国成立
1913 年 12 月 23 日 美联储成立
2024.9.2 美国降息周期开启,准备好了么?

为什么要研究债务危机

2008年,全球遭遇了1929—1932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早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8年,桥水就已经设计打造了“萧条计量指标”,就是为了应对类似2007—2008年的事态的发展。因此,在绝大多数人因此次金融危机而遭受严重亏损时,桥水却实现了可观的盈利。

如何在大多数人亏损的时候,实现盈利?

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债务周期。
第二步,知道如何应对债务周期。

债务周期的一些基本概念

信贷credit与债务

信贷(Credit)是货币持有者将约定数额的资金按约定的利率暂时借出,借款者在约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

相比信贷/债务增长过快,其增长过慢导致的经济问题同样严重,甚至会更糟糕,因为信贷/债务增长过慢的代价就是会错失发展机会。

由于信贷同时创造了购买力和债务,因此增加信贷是好是坏,取决于能否把借款用于生产性目的,从而创造出足够多的收入来还本付息。

大量举债的风险主要在于决策者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将坏账损失分摊到多年。在我经历和研究的所有案例中,我都看到了这种情况。决策者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两个因素:(1)债务是否以决策者能够控制的货币计价;(2)决策者能否对债权人和债务人施加影响。

债务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吗?

是的。

历史上,只有少数自律性良好的国家能够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

从政治角度看,放宽信贷(例如,提供还款保证、放宽货币政策等)比收紧信贷更容易。这是产生债务大周期的主要原因。

债务危机为何有周期性?

化繁为简地讲,在任何时候,你一旦借钱,就会创造出一个周期。

借款时,你不仅是在向贷款人借钱,你实际上是在向未来的自己借钱。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你必须要降低消费水平,以偿还债务。这种先借款消费、后紧缩开支的模式与周期非常相似。对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国经济而言也是如此。一旦借款,就启动了一系列机械性的、可预测的事件。

一些经济体的增长严重依赖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经济体尤其会受到大规模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为那些长期资产的快速建设是不可持续的。
(感觉在说中国)

能否妥善管理大部分债务危机,避免出现严重问题?

债务危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债务本身,而是来自以下因素:(1)决策者缺乏知识,或缺乏权威,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2)整顿债务问题带来了一些政治后果,在惠及一些人的同时,损害了另一些人的利益。我出版本书,正是为了降低这些因素的风险。

问题来了,“有人”是谁啊?

我需要重申的是:(1)当债务以外币而非本币计价时,一国决策者分散债务问题的难度将大大增加;(2)虽然债务危机可以得到妥善管理,但一定会有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为什么债务危机会爆发?

一个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是因为债务和偿债成本的增速高于偿债所需收入的增速,最后不得不去杠杆化

去杠杆 就是还钱。

债务和偿债成本的增速高于偿债所需收入的增速 = 收入还不上债务的利息

典型的债务危机与央行降息

在典型的债务危机中,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缓解危机,但当央行无法降息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即萧条)。

2022.1.17 2022开年“降息”
2023.12.27 年内两次降息、两度降准
2024.7.22 下调10个基点!年内第二次降息

长期债务周期 & 短期债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在很多方面与短期债务周期相似,只是长期债务周期更为极端,因为债务负担水平较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货币政策效果又不够好。在大多数情况下,短期债务周期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小幅颠簸(小规模的繁荣和衰退),而长期债务周期则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大繁荣和大萧条。

在过去的100年里,美国经历了两个长期债务周期,分别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的大繁荣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21世纪早期的繁荣和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第一个长期债务周期

20世纪20年代的大繁荣(The Roaring Twenties)指的是1920年到1929年这段时间。这个时期,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一个繁荣、创新的时代。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则指的是1929年全球经济崩溃后的一段长期经济衰退,主要集中在1930年到1939年期间。大萧条始于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并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严重的低迷。

1929年到2024年,是95年。 经历过1929年全球经济崩溃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死了。

第二个长期债务周期

“21世纪早期的繁荣”通常指的是2000年代初期(2000年至2007年左右)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繁荣得益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加速,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信贷繁荣”,因为低利率和宽松的借贷条件使个人和企业能够轻松获得贷款,推动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指的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通常被称为“次贷危机”或“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大量次级贷款(subprime mortgages)违约,引发金融机构的巨大亏损。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高潮,随后引发了一连串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全球股市崩盘,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大规模救市措施,才逐渐稳定了全球经济。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短期债务周期的顶部和底部的经济活力都会超过上一个周期,债务总额也会持续增加。原因何在?因为人的推动——人总是喜欢借钱、花钱,而不愿意还债,这是人的本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债务增长快于收入增长,造成了长期债务周期。

2008年,中国的经济受到影响了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但中国总体上比许多西方国家应对得更为稳健。这是因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体系相对封闭,银行系统对次级贷款的风险敞口较小。然而,全球经济的下滑和外需的减少,尤其是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依赖,仍然让中国在危机期间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具体来说,2008年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口下降:由于全球需求疲软,中国的出口行业受到了重创。欧美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急剧下滑,导致很多出口型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轻工业领域,面临订单减少甚至倒闭的困境。

  2. 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区域,许多依赖出口的工厂因订单锐减而倒闭,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 经济增速放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率在2008年有所放缓,从之前的10%以上下降到9%左右。这对习惯了高增长的中国来说是显著的减速。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刺激措施:

  1.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了一个总规模为4万亿人民币(约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环保项目等。这一计划帮助提振了国内需求,稳住了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宽松: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中国央行大幅下调利率,放宽信贷条件,以支持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3. 加大内需: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消费型经济的转型,减轻对出口的依赖。

总体而言,尽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政府的及时干预和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中国经济在2009年实现了较快的反弹,避免了像西方国家那样的深度衰退。

2006年至2008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极大的波动。期间,国内股市的繁荣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巨大的市场跌幅,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暴跌了约65%。

以下是中国股市在这一期间的一些关键事件及原因:

1. 2006-2007年的股市热潮

  • 股市飙升: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上证指数从2005年底的1000点左右飙升至2007年10月的最高点6124点,涨幅超过500%。这一阶段被称为“股市狂潮”,大量的普通投资者开始进入市场,推动了股市的暴涨。
  • 原因:繁荣的原因包括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强劲、政府推进的股改措施以及大量流动性涌入市场,形成了泡沫效应。

2. 2008年金融危机和股市暴跌

  • **暴跌65%**:2007年10月达到顶峰后,中国股市在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大幅下挫,到2008年底,上证指数跌至1664点,跌幅达65%。这场暴跌给许多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市场信心崩溃。
  •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大幅震荡,全球股市普遍下跌。中国经济虽然受直接冲击较小,但由于外需下降、出口减少、投资者情绪低迷,中国股市也无法避免受到影响。

3. 国外做空中国的说法

  • 做空传闻:在股市暴跌期间,关于“国外做空中国”的说法也逐渐流传。由于2008年国际资本市场剧烈动荡,部分国外投资机构确实通过金融工具,如衍生品、空头头寸等,做空新兴市场,包括中国。但真正对中国股市造成重大影响的,更多来自于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股市泡沫的破裂。
  • 国内因素的主导:实际上,中国股市的下跌主要是由于前期的过度投机和泡沫化,市场自身体质较弱,泡沫破裂后出现了调整。全球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调整,但股市的核心问题还是过度高估和投资者情绪的急剧变化。

4. 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 政策干预:面对股市大幅下跌和经济放缓,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多种措施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包括实施了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情绪。

总结来说,2006-2007年的中国股市繁荣是受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股改等因素推动的,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股市泡沫和系统性风险。尽管有国外机构通过做空获利的情况存在,但中国股市的下跌主要源于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自身的调整需求。

典型长期债务周期/债务大周期模型

这48个周期包含了所有导致大国的实际GDP降幅超过3%(我称之为萧条)的案例。

金钱的两个角色

金钱有两个功能:交换媒介和财富储藏手段。金钱的这两个功能决定了它服务于两个主人:
(1)希望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人,这些人一般为金钱而劳动;
(2)用金钱的价值来储藏财富的人。

纵观历史,这两类群体被冠以不同的称谓,第一类群体被称为工人、无产阶级或“穷人”,第二类群体被称为资本家、投资者或“富人”。为了简单起见,我们把第一类群体称为无产阶级工人,把第二类群体称为资本投资者。无产阶级工人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赚钱,而资本投资者的赚钱方式是“借出”自己对金钱的使用权,以换取债务人还本付息的承诺、业务所有权(我们称之为股权或股票),或其他资产(例如房地产)。这两类群体和政府(规则制定者)是债务周期这部剧的主要角色。这两类群体通常都可以从借贷交易中受益,但有时交易会导致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债务人和债权人尤其如此。

两种债务周期

债务危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即通缩性债务危机和通胀性债务危机(主要取决于一国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占比)。

通缩性债务危机

在通缩性萧条中,决策者会通过降息应对最初的经济萎缩。但当利率接近0%时,这一政策工具就无法有效地刺激经济。此时,债务重组和财政紧缩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没有适度的刺激措施(尤其是印钞和货币贬值)产生平衡效果。在这个阶段,收入下降速度快于债务重组速度,偿债会减少债务存量,但为了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许多借款人不得不承担更多债务,因此债务负担(债务和偿债总额占收入的比例)上升。如上所述,通缩性萧条往往出现在大多数债务是国内融资的、以本币计价的国家,因此最终的债务危机会带来强制抛售和违约,但不会造成汇率问题或国际收支问题。

通缩性债务周期的各个阶段

早期阶段

债务增长强劲。债务负担很小,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 债务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这就是所谓的“黄金”时期。

泡沫阶段

债务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借款人自我感觉资金实力雄厚,因此会花的比挣的多,并借钱高价购买资产。

泡沫始于牛市

随着资产价值增加,净值和支出/收入水平上升。投资者、商人、金融中介机构和政府坚定了对经济持续繁荣的信心,进而推动加杠杆化进程。经济繁荣也吸引不想错失良机的新买家进入市场,助长了泡沫的出现。
贷款人和投机者轻松赚钱,迅速发财。 (讲的就是中国房地产泡沫)

债务周期的这个阶段通常会自我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资产是宝贵的财富,认为没有资产的人都错失了良机。在这种形势下,各类机构都买入资产,造成资产负债出现严重不匹配,具体形式如下:(1)短借长贷;(2)承担流动负债,但投资非流动资产;(3)利用借入资金投资风险较高的债务或其他风险资产;(4)以一种货币借款,用另一种货币贷款。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价差。在此期间,债务水平持续攀升,而偿债成本上涨得更快。

1
2
3
4
5
6
7
8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
2000年代初的改革与发展:从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市场在2000年代初期快速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刺激经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大量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行业。房价在2009年迅速飙升,形成了强烈的泡沫特征。

2010年至2017年泡沫积聚期:2010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与需求推动下继续增长。期间,政府实施了限购等措施,但效果有限,房地产市场依旧火热。特别是在2015-2017年,房价上涨更为明显。

2017年后的调控与风险暴露:自2017年起,中央政府开始严格控制房地产泡沫,出台了“房住不炒”的政策,严控投机性购房。这一系列调控政策减少了市场过热情况,但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问题逐渐暴露。2021年,恒大等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显现,进一步证明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和风险。

典型的泡沫阶段会持续三年左右,在此期间,债务在GDP中的占比年均增长20%~25%。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过这种情况,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前10年的中期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况。

发现泡沫

(1)相对于传统标准来看,资产价格偏高。
(2)市场预期目前的高价会继续快速上升。
(3)普遍存在看涨情绪。
(4)利用高杠杆融资买进资产。
(5)买家提前很长时间买入(例如增加库存、签订供应合同等),旨在投机或应对未来价格上涨的影响。
(6)新买家(之前未参与市场者)进入市场。
(7)刺激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助长泡沫(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泡沫破裂)

顶部

如果市场已经好到不能再好,但每个人都认为它还会更好时,市场的顶部就形成了。

大多数情况下,顶部出现于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升利率时。在某些情况下,紧缩是由泡沫本身引起的,因为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上升,产能极限开始承压。在其他情况下,紧缩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例如,在一个依赖向外部债权人借款的国家,由于外部原因导致借款被撤回,会使该国出现流动性紧缩。如果一国收紧货币政策,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导致外资撤出。外资撤出的原因可能与该国的经济形势无关(例如储备货币国家因周期性经济形势而收紧流动性,或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回落等)。此外,如果债务的计价货币相对于收入的计价货币升值,就会对借款人造成尤其严重的挤压。

萧条阶段

在正常的经济衰退阶段,货币政策仍然有效,资金总量与偿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可以通过降息来解决,因为充分降息可以带来以下影响:
(1)产生积极的财富效应;
(2)刺激经济活动;
(3)减轻偿债负担。但在经济萧条时期无法采取大幅降息的方法,因为此时的利率已经接近0%。如果处于萧条阶段的经济体还存在严重的货币外流或货币贬值问题,最低利率就不可能太低,因为还要考虑信贷和汇率面临的风险。

以美国为例,2007—2008年,美联储迅速降息,在降息无效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其他刺激措施,因为决策者从此前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放宽货币政策的步伐太慢,有时甚至为捍卫美元与黄金的挂钩而收紧货币政策。

萧条阶段开始后,债务违约和重组势如雪崩,对各相关方,尤其是杠杆贷款人(如银行)造成严重冲击。贷款人和存款人出于担心纷纷前往金融机构提取现金
2022年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

通胀性债务危机

通胀性萧条经常出现在依赖外资流动的国家。这些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无法对债务进行货币化(即央行印钞购债)。当外资流动放缓时,信用创造就会变成信贷紧缩。在通胀性去杠杆化进程中,资本外流导致贷款水平和流动性急剧下降,同时汇率下跌拉高通胀率。由于决策者分散不良影响的能力非常有限,大量债务以外币计价的通胀性萧条特别难以管理。

48个债务危机案例

48个案例(其中前21个为典型通缩性去杠杆化周期,后27个为典型通胀性去杠杆化周期)

通缩性去杠杆化周期

美国1926—1936年
英国1927—1936年
美国1943—1951年
挪威1984—1996年
芬兰1987—2001年
瑞典1987—2000年
日本1987—2017年
美国2004—2014年
奥地利2005—2017年
德国2006—2017年。德国经历了典型的通缩性去杠杆化周期。
希腊2005—2018年
匈牙利2005—2017年
爱尔兰2005—2017年
意大利2005—2017年
荷兰2006—2017年
葡萄牙2007—2017年
西班牙2005—2017年
英国2005—2015年
阿根廷1977—1988年
巴西1977—1987年
智利1978—1995年
墨西哥1979—1991年
秘鲁1980—1986年
菲律宾1979—1992年
马来西亚1981—1990年
阿根廷1987—1993年
巴西1987—1995年
土耳其1990—1995年

通胀性去杠杆化周期

墨西哥1991—2005年
保加利亚1995—2003年
泰国1993—2004年
印度尼西亚1994—2012年
韩国1994—2001年
马来西亚1994—2001年
俄罗斯1996—2006年
哥伦比亚1995—2008年
厄瓜多尔1995—2009年
土耳其1997—2003年
阿根廷1998—2012年
冰岛2005—2016年
俄罗斯2005—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