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疾病(二)
上一篇: 了解疾病
在2024年10月,我们科普了高血糖。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对糖尿病又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糖尿病有哪些前兆?
没有前兆。
糖尿病有哪些前兆啊? - 溪水旁的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5665881/answer/2349167089
负责任的告诉你,糖尿病没有征兆,其他答主说的要么是三多一少、容易低血糖饿得心慌、伤口难愈合,这些症状血糖长期高得吓人才会出现,不叫前兆;要么就是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这些也缺乏特异性。
空腹超过7,餐后血糖超过11,就是糖尿病。但是,空腹10左右,餐后血糖15左右,甚至更高一点,你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目前最可怕的就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就是因为没有前兆,得了糖尿病初期也没有任何症状。等出现了其他答主说的所谓“前兆”,往往一查就是空腹十二三,餐后小二十。直接住院打针。
我在7年前,30岁出头的时候发现了糖尿病,年纪轻轻就得病非常不幸,但反过来看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当时午餐后没多久,因为别的毛病去医院查尿常规,发现有尿糖+(血糖超过14以上才会有尿糖),医生立马让我去验血糖,14.6,达到了确诊标准。
但是你知道我当时的空腹血糖是多少吗?5.8,才5.8!正常!(6.1以下算正常,6.1-7空腹血糖受损,7以上糖尿病)连空腹血糖受损都算不上。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糖尿病这么难发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的进展过程是:
2、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超过11)
3、空腹血糖受损(6.1-7)
4、空腹血糖也达到糖尿病标准,餐后血糖已经高的不像样子。
不管是空腹还是餐后,只要任意一个标准达到了,就算是糖尿病了,也就是胰腺已经开始有问题了。而我们的体检往往就是查空腹血糖,也就是说,很多人其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时候已经是糖尿病了。只是暂时还不严重。
之所以说我还算幸运,是因为我机缘巧合,在第2步迈向了第3步的时间节点上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控制饮食,开始运动,前5年甚至不用吃药就能保持血糖正常,但很遗憾,病就是病,两年前,我必须开始吃二甲双胍了,现在用二甲双胍最大剂量的一半也能保持血糖正常,全部得益于发现得早。而我一个同事,比我小三岁,因为体检查空腹血糖发现已经到了第4步,现在用着两种药物控制依然比我得血糖高不少,控制的并不理想。回想起来,可能他30出头时也和我一样,只是没发现而已。
所以,我的建议是:
1、首先还是要重视体检,现在很多单位组织的体检都买的最便宜的基础套餐,你去体检的时候可以要求自费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这个算是血糖情况的金标准。
2、一旦在体检时查到空腹血糖超过5.6,就应该想办法去测试以下自己的餐后血糖,看看是不是已经迈进了第1步,即餐后血糖7.8-11之间。餐后血糖就是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小时候后的血糖(超时10分钟就失去意义),如果已经到了第1步,可以不吃药,但要看是饮食和运动控制自己的身体了,因为你已经有一只脚埋进了糖尿病的圈子,正常健康人吃再多,餐后2小时血糖极少超过7。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一般药店都有自费测血糖,给个5块10块的就能让他们帮你测一次。
3、现在糖尿病很普遍,如果你在走亲访友时对方家长有糖尿病患者,他们都有血糖仪,可以请他帮你测试一次餐后两小时血糖。
4、如果你单位也不组织体检,身边也没人有血糖仪,超过30岁,肥胖或者吃得不少但就是不怎么长肉,尤其是直系长辈有这病的。那么如果有机会空腹或在餐后两小时正好经过药店,走进去,测试以下。
记得,糖尿病时一个进展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时间增加,血糖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控制,高血糖会带来一些列恐怖的并发症,越早发现,越早控制,那么高血糖状态就越少,并发症就来得越晚,或者不会到来。
比如30岁患病,一直注意忌口运动,配合医生治疗,40岁和正常人无异,50岁需要联合用药才能确保血糖正常,60岁血糖略高于正常人但还安全,70岁血糖控制不理想,上胰岛素,80岁血糖开始伤害脏器,100岁开始有并发症…其实就无所谓了,因为可能你已经因为自然衰老挂了。
早发现,就是不幸中的万幸。除了要忌口,和正常人没区别。
体检的项目?
尿常规
尿常规,如果查出来尿糖,那么一定有糖尿病;但如果没查出来糖尿,不一定没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不一定没有糖尿病。6.1-7空腹血糖受损,7以上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用来评估一个人在过去2到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的一种检测方法。它反映了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通常,这项检测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也可以用来监测一个人的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正常情况下,成人的HbA1c水平通常应低于5.7%。如果在5.7%到6.4%之间,说明有糖尿病前期;如果大于或等于6.5%,则可能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可以帮助发现糖尿病前期,但并不是100%精准的,它只能作为诊断的一部分。
根据HbA1c的检测结果,一般可以这样判断:
- 正常范围:HbA1c低于5.7%。
- 糖尿病前期:HbA1c在5.7%到6.4%之间,表示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通常被称为“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HbA1c达到或超过6.5%。
所以,如果你的HbA1c在5.7%到6.4%之间,可能表示你处于糖尿病前期。不过,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不仅仅依赖于HbA1c,医生可能还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等,来做出全面判断。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5.7%,通常认为你的血糖控制是正常的,不太可能是糖尿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可能存在糖尿病。
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
通过喝含糖液体后,检测血糖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如果2小时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200 mg/dL),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在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中,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没有超过11.1 mmol/L(200 mg/dL),那么通常来说,你的血糖水平是正常的,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然而,糖耐量测试也有不同的标准,具体解读如下:
- 正常血糖反应:2小时后血糖低于7.8 mmol/L(140 mg/dL)。
- 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前期):2小时后血糖介于7.8 mmol/L(140 mg/dL)到11.1 mmol/L(200 mg/dL)之间,这表示血糖水平较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 糖尿病:2小时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L(200 mg/dL)就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如果你的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11.1 mmol/L,但仍高于正常范围(即7.8 mmol/L到11.1 mmol/L之间),你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这种情况下虽然不是糖尿病,但已经有了较高的糖尿病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如果你的2小时血糖水平完全正常(低于7.8 mmol/L),则一般认为你没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总结
很多人其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时候已经是糖尿病了。只是暂时还不严重。
所以一定要重视体检,而且就算体检一切正常,也不能代表没有糖尿病。
并且一般人不会特地去检测OGTT。
因为中国人吃米、面等碳水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 1980年,糖尿病患病率低于1%,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升至12.4%。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18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约四分之一。 2010年的全国调查显示,东部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3.2%,中部地区为11.2%,西部地区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