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平(二十)
上一篇,我讲了我爸妈的婚姻我的生平(十九)
这篇,我单开一篇来讲讲我妈。
在外人看来,我妈温柔又善良、做得一手好家务、人缘好,是个合格的家庭主妇。
1 |
|
以上都是她今天和我的话。 这只是日常的一部分,不算特别难听的那种。 这是和我妈住的每一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如果我们发生了矛盾,她会骂的更加难听。
我最近在看《辛普森一家》,里面的Homo的智力水平,和我妈差不多。
为了没有看过这个美剧的读者介绍一下。
Home干过的蠢事
在《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中,霍默·辛普森(Homer Simpson)几乎可以说是“蠢事制造机”,他虽然是家庭的支柱,却经常做出一些非常愚蠢、荒唐又搞笑的行为。以下是一些他最经典或最离谱的“蠢事”合集:
🍩 日常类蠢事:
把手伸进自动售货机卡住
- 他一次伸手去拿卡住的免费零食,结果整条手臂被卡住,还拒绝放弃食物,最终消防员不得不把机器整个搬走。
为省电把冰箱灯泡拔掉
- 结果让食物全坏了,却说“嘿,我省了点电”。
用电锯开啤酒罐
- 为了快速喝啤酒,他拿电锯开罐头,差点自残。
让小狗当保姆
- 在玛姬(小女儿)没人看时,他让小狗Santa’s Little Helper看孩子。
🧠 职场类蠢事(尤其是核电站相关):
在核电站按错按钮导致报警
- 经常在核电站值班时打瞌睡、按错按钮,还曾把核燃料棒带回家当玩具。
一键炸毁核电站的按钮竟被当作靠垫
- 他坐在按钮上还喊“这个椅子真舒服”。
被派去太空但带了薯片造成失重危机
- NASA选他上太空为了提高电视收视率,他在太空中打开薯片袋,零食乱飞,搞到太空人几近崩溃。
💥 社会生活类:
差点卖掉玛姬当换车钱
- 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答应将未出生的女儿“换成车”。
担任代课老师但只教孩子看电视
- 还把《Itchy & Scratchy》的卡通当教材。
差点和自己表亲结婚
- 因为忘了亲戚身份就冲动订婚。
参加“斗螃蟹比赛”输了后咬螃蟹泄愤
💀 生死边缘类(经典“作死”):
尝试在家自制啤酒厂,结果引发爆炸
吃超辣的墨西哥辣椒产生幻觉
- 幻觉中见到“狼精导师”去寻找灵魂的意义。
在脖子上种一种毒果的树来“快速变瘦”
- 结果中毒送医。
为了在家办公体重增至300磅
- 他发现“超过300磅可以远程工作”,于是拼命吃,结果不仅变成肥胖症患者,还差点毁了核电站。
在我看的哈哈大笑的时候,会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 但事实上,是有的。
我妈干过的蠢事
- 借钱给别人,欠条上写的是“她欠别人xx元钱”。
- 被骗去做传销
- 沉迷赌马(香港六合彩)、打麻将
- 把碗放到洗碗机,第二天,把碗拿出来。然后说洗碗机洗不干净。(洗碗机要开起来才能把碗洗干净,只是放进去不能。)
- 为了省电,关空调。 然后在我开空调的时候,跑到我的床上蹭空调。半夜悄悄把空调开制热(她本来的目的是关空调)。
- 学开摩托车,学了两分钟就放弃。
- 出国打工,但是不学英语。 有学计算机的机会,不学计算机。
- 从来不思考、不看书。
- 伯伯负责出钱、出力,装修房子。她只会指责,装修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 把钱给别人投资养鸡场。最后血本无归。
……
我妈出生于1969年10月13日(阴历)的一个农村。 她有2个姐姐,1个妹妹,1个弟弟。 她排行老三。 在村里,长辈都喊她“三妹,三妹”。
三妹的意思是说,排行第三的妹妹。
三妹在学校里读到了小学四年级。 三妹7岁开始上学,14岁就没读书了。 正常来说,11岁读小学四年级。但是三妹上学要背着弟弟。
大姐在学校读书,没有时间做家务。 二姐要做家务、生火做饭。 三妹负责带弟弟。
三妹9岁的时候,弟弟三岁。
长姐如母,也就是说,三妹9岁的时候就开始当“妈”了。 她要擦屎把尿、教弟弟说话、走路,可那个时候,她也是个孩子。
三妹小时候没电、没空调,只有煤油灯。 屁股上的裤子破了,要用手捂着去上学。 因为没有其他裤子。
三妹的爸爸是农民+渔民。 之前家里有一条木船(有点像独木舟)。
14岁没读书了,是因为家里没有钱供她,因为重男轻女,所以三妹的弟弟一直读到了高中,但是他没有考上大学。
三妹14岁不念书了以后,学做衣服,在裁缝店当学徒。 我爸在五强溪修水电站,修了十年。 在那里认识了我妈妈。
三妹23岁结婚,26岁生的孩子。
“你爸爸对我再不好,我也没有找过其他男人。” 我妈很自豪自己贤妻良母的身份。
我的生平
我的生平为什么要提我妈呢? 因为我有心理问题。
如果你小时候被又打又骂,出现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2019年4月17日晚上十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车流之中。车上一位男孩突然冲下车,跳桥身亡。紧随其后的母亲扑了过去,却没能抓住他,最终瘫坐在地,痛哭失声。
👉4·17上海男孩跳桥事件
我妈和这个跳桥男孩的母亲的区别,可能只是她不会开车,没法把车开到桥中央。
至于对孩子的责骂、打击、精神施暴,她们如出一辙。
不是一两天,不是几个月,而是长达十几年的指责。
我能活到今天,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太牛逼了。
我18岁以前,最大的梦想就是逃离这个家,远离我妈。
在中国,未成年人没有远离原生家庭的选项。
你可以离家出走,但你无处可去,最后还得回去。
父母报警,警察会毫不犹豫地把你“送回家”。
如果你父母不做人,他们打你、骂你、摧毁你,你只能忍着。
打回去?你是个孩子,你打不过。
骂回去?你骂赢了,他们就动手。
还不如忍气吞声,说不定能少挨几下。
我小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词:“丧偶式育儿”。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我家:
暴躁的妈,失踪的爸,悲伤的我。
这就是我未成年时代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的根源。